深北莫动态

9月13日习近平与普京分别向深北莫开学典礼致贺辞及其重大意义

9月13日习近平与普京分别向深北莫开学典礼致贺辞及其重大意义

中俄两国在教育事业上的协作成效显著,特别是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的成立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一成就源于双方的共同决策,具有重大意义,值得我们共同关注。众多重要工程背后都有高层领导的推动,中俄合办大学也不例外。中俄领导人达成的共识,为这一合作打下了稳固的政治根基。2015年8月,教育部正式批准筹备,2016年5月,新校园奠基,同年11月,学校正式成立。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自创立之初便承载着重大的战略责任。

中俄两国在教育事业上的协作成效显著,特别是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的成立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一成就源于双方的共同决策,具有重大意义,值得我们共同关注。

高层共识的分量

众多重要工程背后都有高层领导的推动,中俄合办大学也不例外。中俄领导人达成的共识,为这一合作打下了稳固的政治根基。早在数年前,两国就已有意在高等教育领域展开深入合作。这标志着两大国在文化、外交等多个领域的交流拓展。这种合作非偶然,源于两国长远战略的深思熟虑。它向全球展现了中俄关系在新时代的深度与广度。从大局来看,这种合作还顺应了地缘政治的发展潮流,有助于双方在国际事务中加强合作。

从教育交流的视角来看,这种合作共识起到了引领作用。中俄两国在教育资源共享等领域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比如,过去互派留学生的交流项目较为分散,而现在有了这个重要共识和项目,交流变得更加集中和大规模。

高校交流的扩大

最近几年,中俄高校间的互动持续增强。在成立这所合办大学之前,两校之间的直接交流就已显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过去,交流可能只是偶尔的学术访问,而现在,交换生项目正日益增多。比如,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俄罗斯学生来中国高校深造,反之,中国学生也有机会去俄罗斯学习。这种学生间的交流互动正变得更加成熟。而这种交流不仅仅是大学生之间的,中俄两国中学生的交流也在增加,比如在对方国家的疗养营地度假已变得常见。这些交流有助于青少年更深入地了解对方国家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从根本上加深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

两校合作的互补

莫斯科大学,历史悠久,享誉全球,孕育了众多诺贝尔奖得主,科研实力雄厚,教育资源丰富。北京理工大学,我国顶尖的理工科院校,首批入选“211工程”和“985工程”,在工程技术等多个领域取得显著成就,教学能力突出。两校携手合作,优势互补。双方可相互借鉴专业课程设置,共同研发新课程体系。将莫斯科大学在基础学科理论研究的优势与北京理工大学在应用技术上的特长相结合,有望开拓众多新的学术研究领域。

政策背景的助力

这一合作符合我国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划。教育部着重推进理、工、农、医领域的国际合作办学。两校携手共建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正好能在此政策背景下发挥其独特作用。借助这股政策优势,学校得以更主动地设立一系列新兴交叉学科和专业。比如,生物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的结合就是一个例子,这要求中俄双方在各自领域提供理论和技术的支持。此外,政策的扶持也为该校提供了更多资源整合的机遇。

学校创办的进程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的成立过程井然有序。自2013年底莫斯科大学提出在中国境内共建大学的构想,项目便稳步展开。紧接着,北京理工大学成为合作伙伴,2014年春天,深圳市政府加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2015年8月,教育部正式批准筹备,2016年5月,新校园奠基,同年11月,学校正式成立。2017年,学校开始招收首届本科生和研究生。这一过程充分展现了中俄两国、深圳市政府以及教育部的紧密合作。每个步骤都至关重要,时间明确,责任分明。这一发展轨迹是中俄教育合作务实性的生动体现。

在这一过程中,各方均发挥了积极作用。深圳市政府提供了土地和资金支持,使得学校得以顺利启动。中俄高校在教育资源等方面投入,确保了教学质量的高起点。这种成功的办学模式,还为其他类似的中外合作项目树立了典范。

学校的战略使命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自创立之初便承载着重大的战略责任。学校坐落在充满活力的创新之都深圳,展望未来发展的方向。它在加强中俄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上,扮演着两国交流的纽带角色。推动人文交流,为中俄两国人民提供更多交流的途径。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人才支持是它的核心职责之一。“一带一路”倡议急需兼具专业知识与了解沿线国家文化的复合型人才,而这所大学有能力培养出满足“一带一路”需求的工程技术、人文交流等方面的人才。

关于中俄合办学校在今后教育交流领域可能带来的新突破,您有何见解?期待您的评论、点赞及转发。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