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第三届知识科学文化节圆满闭幕,45天200多场活动20万人次参与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第三届知识科学文化节圆满闭幕,45天200多场活动20万人次参与
深圳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短短45天里举办了200余场活动。一场吸引20万人次参与的知识科学文化节圆满落幕。这场盛会所呈现的规模和影响力,让人不禁为之赞叹。自9月13日开幕,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的第三届知识科学文化节盛大启幕。文化节吸引了众多参与者,校内师生自不必提,还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参与人数累计超过20万。
深圳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短短45天里举办了200余场活动。一场吸引20万人次参与的知识科学文化节圆满落幕。这场盛会所呈现的规模和影响力,让人不禁为之赞叹。
文化节的盛大开幕与基本概况
自9月13日开幕,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的第三届知识科学文化节盛大启幕。在此后的45天里,这里共举办了200余场活动。活动形式多样,既有线上也有线下。文化节吸引了众多参与者,校内师生自不必提,还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参与人数累计超过20万。如此规模的文化节,为知识、科学和文化的交流搭建了一个极为宽广的舞台。广泛的参与不仅展示了活动的吸引力,也显现出大众对知识、科学、文化的极大热情,揭示了当下人们对这些领域强烈求知欲望的现状。
得到多方支持重视
“科学无界”开放周活动表现十分抢眼,受到了中俄两国政府及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和积极扶持。这一现象显示出文化节的影响已不仅限于校园,它已成为中俄两国在知识、科学、文化交流领域的重要桥梁。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在中俄教育合作方面树立了典范,文化节犹如一扇窗口,展示了合作成果与潜力,激励更多学校和机构投身跨国文化教育交流合作。比如,教育资源丰富的地区在目睹这一成功模式后,可能会启动类似国际合作项目,加速本地教育国际化步伐。
注重人格培养的教育理念
周立伟强调,上大学不仅是获取知识,更是塑造健全人格和崇高品德的途径。他向青年学子们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包括在工厂工作、前往苏联留学以及在国际科学界取得成就等。这种基于个人经历的教育理念,其传播效果显著。在当前大学教育中,往往过分注重专业知识的教学,而忽略了人格塑造这一关键环节。对于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的学子们来说,这有助于他们更清晰地认识到上大学的真正目的。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这种教育理念的推广或许能对现代大学教育改革产生积极影响。若每所学校都能如此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那么培养出的人才将更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提升科学素养的倡导
胡海岩院士的报告对同学们影响深远。他强调了在人工智能时代,科学素养的重要性。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基础研究对科技进步的支撑作用。如今,知识更新换代快,仅仅掌握专业知识是不够的。以计算机专业为例,如果学生只懂编程而缺乏科学素养,那么他们很难对这一领域有深入的理解和发展。因此,北理莫斯科大学通过举办这类专题报告,旨在鼓励学生全面发展,既要精通专业知识,也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
文化艺术融合的交流
捷杰耶夫提及了音乐的强大影响力,以及音乐作为沟通心灵的纽带。这一观点的提出,使得文化节的意义更加丰富。在文化节这个多元化的舞台上,除了科学学术的交流,文化艺术等软性文化的交流同样关键。正如在国际交往中,音乐和艺术常常成为各国人民增进相互了解的桥梁。在各国学校之间的合作中,亦是如此,通过这些非学术领域的交流,可以加深彼此间的情感纽带。
科技成果展示与科学精神传承
姚蕊分享了关于深空探索的成就,包括FAST的建设过程,还讲述了南仁东的事迹。这不仅是科技成果的展示,也是科学精神的延续。在我国航天等关键科技领域的发展中,像南仁东这样执着奉献的科学家还有很多。在大学里,通过这种方式讲述他们的故事,对年轻一代来说意义重大。例如,一些理工科学生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遇到难题,了解到这些事迹后,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会更坚定。
你是否体验过融合多种元素的文娱活动?欢迎留下你的看法,参与讨论。同时,期待大家的点赞和文章的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