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深北莫第二届知识科学文化节开幕,设四大板块及百余场活动,人造太阳展项首进校园
10月24日深北莫第二届知识科学文化节开幕,设四大板块及百余场活动,人造太阳展项首进校园
10月24日,“科学无界”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第二届知识科学文化节正式开幕。本届文化节以“现在就是未来”为主题,开设自然科学、航空航天、人工智能、文化艺术四大主题板块
文化节开幕
10月24日,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人声鼎沸,第二届“科学无界”知识科学文化节盛大开幕。活动以“现在即未来”为核心,现场气氛热烈。众多国际知名学者和专家云集校园,百余场科普活动即将展开,一个促进教育、科技、人才国际交流合作的平台应运而生。
主题板块丰富
文化节设有四大主题区域,其中自然科学区域引领人们探寻宇宙间的奥秘;航空航天区域展示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成就;人工智能区域呈现了科技前沿的进展;文化艺术区域则注入了人文的韵味。每个区域的活动都有其独特之处,能够满足不同观众对知识的渴望,让每个人都能在这些区域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人造太阳”首亮相
科技部核聚变中心的“人造太阳”项目成为文化节的一大看点。这是它首次在深北莫知识科学文化节上展出,也是首次踏入大学校园。它的到来吸引了众多目光,许多人带着好奇和期待前来,纷纷想要亲眼目睹它的独特魅力,并了解核聚变这一神秘科学领域的知识。
展项构成精细
“人造太阳”展项构成较为全面。互动式透明电子屏幕便于人们直接操作,获取所需信息;ITER装置的缩小模型,按照1:42的比例制作,高达30米,直径28米,与天坛的祈年殿面积相近,关键部分能独立点亮,并能模拟等离子体的运动;图文并茂的展板通过文字和图像详细阐述知识;而宣传纪录片则以动态形式呈现相关信息,多种展示方式结合,使观众能全面了解。
知识介绍生动
展项对核聚变的讲解十分形象。它不仅详尽阐述了核聚变的基础科学理论,还呈现了我国在ITER计划中的任务进展以及磁约束核聚变能的研究动态。这些内容让普通民众,尤其是青少年,对这一深奥的科学领域有了更深的认识。许多同学观看后感慨,之前总觉得核聚变遥不可及,如今却觉得它与我们的生活其实并不遥远。
活动意义重大
这次“人造太阳”的参展意义重大。它让公众,尤其是青少年,体验到了核聚变科学的奇妙之处,同时也宣传了核聚变能的优势以及国内外在聚变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参观者们由此更深入地认识到了核聚变研究对于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性。这不仅为我国核聚变事业的发展创造了积极的社会环境,还吸引了更多人对这一前沿科学领域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