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获批202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专项重点项目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获批202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专项重点项目
近日,2024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专项立项工作完成
近期,2024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的“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项目顺利获得立项批准。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的研究机构加入了这一项目,并成功获得了批准。这一成就体现了该校科研能力的增强,同时也为海洋装备制造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项目获批意义非凡
该项目顺利获得了“激光电弧复合与协同增材制造在海洋装备领域的应用示范”的国家级重点立项,总投资额达到了80万元。这是我校首次获得此类国家级项目的批准。这一成就展现了学校科研实力的增强以及承担国家级重大项目的实力,还提升了学校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能力,标志着学校科研工作迈出了重要步伐。
前期支持与团队力量
项目启动阶段,前沿交叉技术研究院的秦庆华院长给予了很大帮助。学校负责了一项子课题,由闫少华副教授领导,团队成员包括尹承振博士、欧阳征武老师等人。这些年轻的教师不仅科研能力出众,而且团队协作出色,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海洋装备需求迫切
海洋运输设备需要减轻自身重量,并且防爆、防撞等性能标准也在不断提高。过去用于海洋资源开发的设备,例如海洋浮式平台,其采用钢结构制造的成本相当高昂,迫切需要找到一种成本较低、模块化、性能优异且生产周期较短的全新材料,以满足海洋装备不断发展的需求。
增材制造带来契机
增材制造技术给海洋装备结构创新带来了机会。这种技术能打造出大型钢板点阵结构,满足了船舶对轻质和多功能的需求。而且,它还能在点阵夹芯结构的缝隙中填充混凝土,形成钢板点阵混凝土结构。这种结构不仅能降低浮式平台的建造成本,还推动了海洋装备制造领域的科技创新。
技术挑战亟待突破
我们还得提升海洋设备中几十米长部件的成型尺寸、准确度和生产效率。移动式增材制造机器和多机协同技术能高效产出这些大尺寸部件。激光电弧结合技术和协同工艺能够增强部件的准确度和适用性,为超大型结构的创新生产提供有力支撑。
项目研究全面规划
本计划将研究划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涉及制造技术和机器人协作制造单元的研究。旨在展示移动激光电弧复合及协同增材制造的应用,攻克关键技术难题,实现不同尺寸海洋装备结构的增材制造,并展示多种海洋装备的运用。此举旨在推进增材制造技术的发展,并在海洋装备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研究重点在于探讨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联系。
你觉得这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什么困难?欢迎在评论区发表你的见解。别忘了点赞并把这个文章转发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