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北莫动态

俄中大学组委会会议16日在莫斯科举行,各项筹备工作稳步推进

俄中大学组委会会议16日在莫斯科举行,各项筹备工作稳步推进

俄中大学(全称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是由深圳市人民政府、北京理工大学与莫斯科国立大学于2016年联合创办的中外合作大学,位于深圳市。学校采用中俄英三语教学模式

中俄教育协作开启新阶段,高校合作成果突出,引人注目!17日在莫斯科大学总书库举办的院校合作座谈会备受关注,该项目究竟会带来哪些深远影响?我们继续关注。

会议主持与愿景

这次会议的组织工作由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纳雷什金承担。他特别强调,创办俄中大学是两国教育合作的关键环节。目前,俄罗斯国家杜马和中国全国人大正在协商解决两国民间教育领域的法规差异问题。法规层面的协调一致是这所大学能够顺利开办的前提,这一举措反映出双方决心把大学办好。

倡议起源与见证

这个中俄合作大学的想法最早出现在2013年。2014年5月,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一起参加了相关活动。中国教育部副部长郝平与俄罗斯教育与科学部第一副部长特列季亚克在上海共同签署了合作协议。此次合作签约仪式由两国最高领导人亲自主持,这凸显了这项合作的非凡价值,同时也表明了双方对这一项目的共同重视。

学校选址与计划

这所中俄高等院校,是莫斯科大学与北京理工大学携手在中国深圳创办的。双方国家将缔结相应协定,该校预定于2015年接纳第一批学员。深圳作为中国的核心创新区域,能为学校的成长提供良好环境。而两国间的协定生效,将为学校的创建和运作给予坚实保障。

大使表态与意义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李辉在会议上提及,在深圳创办俄中大学是一项核心安排,双方会尽力促进其建设。这所大学是两国合作的初次探索,显示了人文和教育层面的深入协作,也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注入了新元素。这所大学不仅是教育合作的成果,也是两国友好关系的重要体现。

校长观点与作用

萨多夫尼奇校长强调,中俄大学是教育合作的有效平台,有利于培养两国各行各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随着两国在经济、科技等各个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对专门人才的要求会不断增长。中俄大学的建立,能为这些领域的合作打下扎实的人才根基。

教学与院系设置

该校教学时采用俄语、汉语、英语三种语言,学生学成后能拿到两种毕业证书。课程设置上,第一阶段涵盖文化艺术、行政管理等学科,第二阶段则涉及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等范畴。这种多语言的教学方式,配合丰富的专业选项,能帮助学生开阔国际视野,增强专业技能。

中俄大学合作将如何推动两国未来交流呢?希望大家给予关注,扩散开来,并且到评论区发表看法。

更多内容